工程技术

  • 基于荷载试验的20m T梁体外预应力钢束加固效果评价

    李晓明;李启萌;

    为科学客观评价T梁体外预应力钢束加固效果,以一座2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桥作为工程实例,通过对比分析加固设计的结构计算结果和加固前后荷载试验结果来评价体外预应力钢束对T梁的加固效果。结果表明了基于荷载试验评价T梁体外预应力钢束加固效果是可行、有效的,加固前后荷载试验获得的应力、挠度、自振频率等参数数据可以准确反映加固效果。

    2025年02期 v.42;No.162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5K]
  • 市政道路背街小巷路段浅基坑支护方案研究

    王雪萍;

    从具体工程实例着手,探讨了市政道路背街小巷路段基坑工程特殊的设计及施工条件,提出了背街小巷路段的定义及其基坑支护设计原则。采用典型工程案例对背街小巷路段设计条件下的型钢支护方案进行理论计算,结合支护结构实施可行性、工程造价等多方面,对静压钢板桩支护、型钢支护两种支护型式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型钢支护为背街小巷路段基坑支护的最佳方案。

    2025年02期 v.42;No.162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3K]
  • 沥青混合料劈裂试验的离散元模拟

    李明;

    为验证离散元软件模拟沥青混合料性质可靠性,以连续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13马歇尔试件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试验得到20℃时劈裂试验的应力-应变曲线;运用离散元软件PFC2D模拟该试验,调试模型细观参数,建立细观参数与宏观参数的关系,得到模拟试验的应力-应变曲线,现场试验结果和模拟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普通离散元模型建立后,运用随机多边形代替粗集料,可较好地反映集料棱角性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2025年02期 v.42;No.162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1K]
  • BIM与人工智能融合的工程造价动态预测模型研究

    王景;程浩;

    随着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加速,传统BIM技术因依赖静态建模、难以及时响应工程变更与市场波动等动态干扰因素,难以满足智能建造时代对造价预测的实时性需求。基于建筑信息模型-5D(BIM-5D)数据动态耦合、改进LSTM时序预测及强化学习反馈构建集成化工程造价动态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BIM-5D技术打通三维几何模型(3D)、施工进度(4D)、成本数据(5D)间的信息壁垒,创新性地引入跨平台接口协议(IFC标准)实现系统的数据互通,解决传统数据孤岛问题,在实证案例深圳某超高层综合体项目中的误差率降至3.5%以内,且响应速度比传统BIM造价预测方法提升60%以上。基于实证结果,提出“数据-决策-执行-反馈”的智能建造闭环体系,为智能建造时代的动态造价管理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式,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

    2025年02期 v.42;No.162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 ZD6E/J转辙机电气故障设置软件设计研究

    令小宁;吴芳;

    转辙机实训故障设置一是以人为断线的方式实现,但存在故障恢复错误出现安全事故的风险;二是采用软件实现,但故障设置模块和实训设备采用一体化设计,使用十分不便。针对上述情况,以ZD6E/J转辙机为例进行电气故障设置软件设计,软件与硬件之间采用网口连接,教师可利用自身PC机连接故障设置模块,将故障设置模块和实训设备分开设置,软件包括电路说明模块、故障考核模块、通信设置模块,软件与故障设置模块通过Modbus TCP通信协议进行通信。软件测试结果表明:软件可以设置故障并自动给出评分,化解了实训过程中的风险,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

    2025年02期 v.42;No.162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3K]
  • 一种带防撞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教学夹具的设计

    龙俊;言帆;

    针对目前高校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中轨迹类案例实操课程存在的问题,如教学实训环节经常会出现绘图笔被折断或者纸张被划破的情况,甚至会造成工业机器人的碰撞而严重影响实操教学的进度和效果。设计开发了一种绘图笔安装工具,通过工具上的触点来实时监测设备的碰撞情况,能够在机器人手动模式和自动模式下有效防止碰撞的发生,从而较好地提高实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025年02期 v.42;No.162 25-2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8K]

教育理论与实践

  • 基于网络DEA模型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效率评价研究

    陈丹;陈伟;

    选取基于SBM的网络DEA模型,将产教融合分为资源构建与成果产出两个阶段,并对湖北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效率进行了评价分析。实证结果发现:产教融合总效率处于中等偏上,资源建构阶段效率较高,成果产出阶段分化较严重。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总效率与成果产出阶段高度相关,而与资源构建阶段仅呈中度相关;多数总效率偏低是由成果产出效率较低引起;两子阶段效率相关性不强,未能实现有效衔接。利用K-Means聚类方法将高校分为了三类。基于此,提出完善绩效与效率评价体系、搭建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实施有效的帮扶策略的措施以促进效率提升。

    2025年02期 v.42;No.162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1K]
  • 高校新文科“课-训-赛-创-产”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究

    黄文胜;赵小媛;

    “课-训-赛-创-产”一体化模式,将课程教学、实践训练、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实践以及产业对接各环节整合成有机系统,为新文科创新创业教育开辟新的研究方向。课程教学为学生输送完备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实践训练致力于培育学生实际操作与问题解决能力,学科竞赛为学生搭建了展示创新成果、锻炼团队协作能力的舞台,创新创业实践助力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积累创业实战经验,产业对接旨在推动学生创新创业成果与市场需求紧密贴合,实现从校园到社会的高效转化。其优势在于促进知识与实践深度融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潜能、全方位增强学生创业能力、有力推动产业对接与成果转化。

    2025年02期 v.42;No.162 33-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2K]
  • 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探索

    胡燕妮;黄铂;

    为适应电子信息行业对人才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需求,势必改变现有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分析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以能力培养为最终目标,优化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思路侧重于将思政元素和职业素养能力融入课程体系,构建和完善评估体系,从而构建了一个“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真正实现从“教学”到“教育”的转变。

    2025年02期 v.42;No.162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0K]
  • 智能网联汽车专业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路径研究

    高丽洁;程鸣;

    产业学院是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关键载体,尤其是快速崛起的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依托智能网联汽车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平台,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结合专精特新企业特点,从智能网联汽车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现状出发,提出智能网联汽车专业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路径,对岗育人;从教育供给侧精准发力,缓解专精特新企业迫切用人需求,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2025年02期 v.42;No.162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 黄炎培职业教育观对高职人才培养的启示

    屈海华;吴琦;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当前高职教育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阐述了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等理念。分析了当前高职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黄炎培职业教育观对高职人才培养的启示,包括强化实践教学、推进产教融合、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等。

    2025年02期 v.42;No.162 46-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 动量矩守恒定律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与探究

    王尼;

    动量矩守恒定律在体育运动中有广泛应用。通过对多种体育项目的具体分析,阐述了该定律如何影响运动员的动作、技巧和表现。探讨了该定律在体育训练、竞技策略制定等方面的价值,为进一步提升体育运动的科学性和竞技水平提供依据,同时该定律对体育装备的发展研究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5年02期 v.42;No.162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 专精特新产业学院赋能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以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李俊;

    近年来,建筑产业的新变化对建筑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需求。立足数字时代建筑产业发展需求,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智能建造”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积极探索产业学院与人才培养的内涵及逻辑,以培养高质量、高素质、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通过协同资源、打造互研互学共同体、创新学生考核评价方式、依托“课程+活动+项目+赛事+工作室”等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走出了一条适应新需求、探索新模式、培养新人才的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新路径。

    2025年02期 v.42;No.162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思想·政治·道德

  • 基于拉斯韦尔模式的优秀地域文化育人路径探究——以“龙江风格”为例

    黄秋敏;

    优秀地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高校开展文化育人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发源于漳州龙海地区的“龙江风格”蕴含丰富思想精髓和内涵,历经六十载激荡岁月文化传承。目前“龙江风格”文化传播存在一些发展困境,基于“拉斯韦尔模式”对文化传播过程五个方面的发展困境进行解析,提出将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校进行文化育人的路径,从而加强当地文化建设,提升高校学子文化素质。

    2025年02期 v.42;No.162 56-5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8K]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河湖保护的江夏实践与探索

    凌瑾;杨柳;

    为了解我国河湖保护的基层实践,推广先进经验,选取武汉市江夏区为样本,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内涵为依据对其近五年的实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江夏区在贯彻落实生态自然观、生态发展观、生态方法论、生态治理观等方面较为出色。展望未来,江夏区宜进一步践行生态群众观,推动公众参与河湖共建;进一步践行生态价值观,提升生态产品惠民力度;进一步践行生态社会观,促进经济环保协同发展。

    2025年02期 v.42;No.162 60-6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5K]

管理科学

  • 基于ISM模型的绿色施工影响因素研究

    毛家毅;

    基于双碳目标开展对于绿色施工影响因素分析,在分析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由4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的绿色施工影响因素构成的指标体系,利用ISM模型确定各影响因素之间的主要作用路径和层级结构。研究表明,国家政策是对绿色施工具有激励和促进作用的关键因素,企业本身的技术创新以及设计水平间接影响绿色施工水平。基于研究结果,从政府、企业和个人三个层面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2025年02期 v.42;No.162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 文学与旅游融合的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以“中国文学之乡”广元为例

    权维伟;

    文学作为文化的独特表现形态、重要呈现载体,可以为旅游注入文化灵魂,是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广元历史文化厚重,自古文风盛蔚,是一片文学的沃土,更应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激活文学旅游。但近年来广元文学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尚显不足,存在整体认识浅薄、资源利用低下、产品业态单一、宣传谋划不够等问题。结合广元文学旅游资源现状,可以采取做好顶层设计、拓展多元场景、倾力打造品牌、扩大声势影响等途径开发利用,让广元文学“加持”景区出圈出彩。

    2025年02期 v.42;No.162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0K]
  • 青海省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分析

    晋艺波;张玉梅;

    青海省凭借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吸引力成为重要旅游目的地,旅游业对区域经济贡献显著。然而,近年来旅游收入乘数下降,表明旅游业对经济的边际贡献减弱。论文基于旅游收入乘数理论,选取2004-2023年青海省数据,采用实证分析方法,评估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并分析乘数波动原因。结果表明,青海旅游乘数平均值为7.38,尽管整体下降,但青海旅游业的经济带动效应仍显著,变动原因包括基础设施不足、产业联动效应弱、资源利用效率低及政策滞后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基础设施、加强产业协同和推动品牌建设等策略,旨在提升旅游业效益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也为青海旅游业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为其他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42;No.162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1K]
  • 下载本期数据